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,互联网如同一把双刃剑,既为社会发展插上了翅膀,也成为了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温床,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尤为猖獗,不仅严重侵害了个人隐私权,还为一系列下游犯罪提供了“弹药”,如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、非法贷款等,形成了一条条触目惊心的“侵公黑色产业链”,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,我国网警部门自2019年起开展“净网”行动,以雷霆万钧之势,斩断这根悬在公众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侵公行为,即非法获取、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,其危害性不容小觑,它直接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,使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“透明人”,面临来自各方的骚扰和诈骗风险;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精准诈骗、非法贷款、身份冒用等违法活动,不仅造成个人财产损失,还严重扰乱社会秩序,影响社会稳定。
当前,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,侵公行为呈现出手段更加隐蔽、链条更加复杂、跨境作案增多等特点,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分析、云计算等技术,对海量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非法利用,使得传统手段难以有效应对,跨境合作犯罪的增多也加大了打击难度,给“净网”行动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面对侵公黑色产业链的蔓延态势,国家高度重视,公安部自2019年起部署开展“净网”行动,旨在通过专项打击、源头治理、法治宣传等多措并举,彻底铲除这一社会毒瘤,行动的背后,是维护国家安全、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定决心,也是对互联网空间秩序的一次全面净化。
“净网”行动的意义在于:一是直接打击了侵公犯罪活动,有效遏制了其发展势头;二是保护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,提升了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;三是通过源头治理和法治宣传,增强了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,构建了网络空间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。
1、专项打击行动:网警部门组织精干力量,对侵公犯罪进行深挖细查,对重点案件、重点区域、重点人员进行集中打击,通过跨区域、跨部门协作,成功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,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。
2、源头治理:针对侵公行为高发的行业领域,如通讯行业、物流行业、房产中介等,网警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,推动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,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,切断信息泄露的源头。
3、法治宣传与教育:通过媒体宣传、网络直播、线下讲座等多种形式,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对典型案例进行曝光,以案说法,警示社会。
4、技术创新与应用: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构建起更加智能化的监测预警系统,通过数据分析,及时发现并处置涉侵公违法信息,提高打击的精准度和时效性。
尽管“净网”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,但侵公问题的彻底解决仍任重道远。“净网”行动应继续深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:
1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: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个人信息收集、使用、存储、传输等各环节的规范要求,提高违法成本。
2、推动行业自律: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企业、电信运营商等建立更加严格的信息保护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,从源头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。
3、提升技术手段:不断研发和升级监测预警、数据分析等技术工具,提高对新型、隐蔽侵公行为的发现和打击能力。
4、深化国际合作: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网络安全、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应对跨境侵公犯罪的挑战。
5、增强公众参与:鼓励公众积极举报涉侵公违法信息和行为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,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,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。
“净网”行动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,只有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,才能彻底斩断侵公黑色产业链的魔爪,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人民安心生活的美好家园。
有话要说...